虽是明目张胆的威胁,沈南也只能忍着,在别人的地盘上,该低调就得低调,沈南出身大富之家,却不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之人,聪明如他,连问张郡为什么元者要插手慕容庄的事情都没有问。
只不过子与和子良却气不过,非要暗中出手。沈南知道他阻止不了二人,出于好心,劝二人可以小打小闹地捣乱,不要闹大,否则惹怒了元者就麻烦大了。
二人不服,本着拼了一死也要为周东解围的想法,就想毒死所有人。眼见下毒成功,慕容庄一行即将全部中毒身亡之时,张郡却及时出现了。
张郡破坏了子与和子良的计谋,慕容庄一行侥幸逃过一劫。张郡警告说,师父说了,不许双方再争斗不休,都必须住手。谁对另一方下手,师父就会出手。
子与和子良虽不服,但在得知张郡就是当初蒙面山匪后,还是听了他的话。张郡毕竟收了沈南的钱,有几分过意不去,就暗示说可以让子与和子良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下手,敲打敲打慕容庄一行也是可以的。张郡的不少兄弟死在慕容庄手下手里,他也痛恨慕容庄等人。只是师父有命不得不从。
“若不是元者出手,慕容庄等人早就死在荒山野岭了,也不知道元者为什么要留慕容庄等人的性命……”沈南说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嘿嘿一笑,“周东,我对你可是照顾有加,你要怎么感谢我?”
周东没理会沈南的取闹,沉思片刻:“何公子何在?”
“何不悟?”沈南一愣,没想到周东什么都没问居然只问到了何不悟,不由笑道,“你找他何事?”
“他一路和你同来,始终不见露面,可否请来一叙?”周东总觉得一路上发生的事情,除了太子想在除掉他之外,沈南力保他,必有原因,他和沈南非亲非故,若说有交情,也不过是数面之缘。
周东隐隐觉得,以沈南的为人,不会如此沉稳沉着,他背后必有高人指点,此高人,多半就是何不悟。
沈南迟疑片刻,眼睛转了转,又笑了:“何兄不在客栈。”
“何公子就是在最西侧的上房。”子良亲眼见到何不悟入住了西侧上房后,再也没有出来。
周东起身,郑重其事朝沈南施一礼:“承蒙沈兄出手相救,救命之恩,必会铭记。只是在下很想问个清楚,沈南为何要如此尽心尽力帮我?所图为何?”
沈南呆了片刻,脸色凝重了几分,过了半晌终于憋不住,又噗哧一声乐了:“算了,算了,我为人坦荡,最不会伪装,既然你想问个明白,告诉你便是,省得你总是想问,而我又不是能藏住事情之人。子良,替我去请何兄过来。”
何不悟还如往常一样,神色淡淡,只和周东拱手一礼,就坐到一边不再说话。沈南抬头看了看窗外的日头:“时候也差不多了,该来了。在贵客来前,我先说说我和周兄之间的渊源。”
“上次周兄在王孙酒坊救我一命,所以周兄不要再提我救你之事,算我报答你的救命之恩,是理所应当之事。此次前来齐国,你我同行,原本我唯恐祸及己身,赶紧避开。后来为何又非要帮你?只因一人。”
“谁?”周东最大的疑惑就是不清楚为何沈南非要帮他,帮他就等于是得罪了太子和慕容庄、姜远,此事非同小可。
“恩师王相国。”沈南提及王黄时,一改嘻嘻哈哈的随意,一脸肃然,“我当年承蒙恩师指点,否则醉生梦死,不知归途。来齐国之前,向恩师告别时,恩师得知我要与你同行,让我对你多加关照。和你分开后,飞鸽传书给恩师,恩师回信让我务必想法保证你的安全。正是恩师之言,才有了张郡假扮山匪夜袭之事。”
“张郡假扮山匪夜袭之事,其实是何兄的主意。”沈南朝何不悟微一点头,“惭愧,在下才疏学浅,想不出来如此瞒天过海之计,若非何兄提点,怕是还束手无策。”
何不悟摆了摆手:“不过是雕虫小技,难入周兄法眼。”
周东朝何不悟深鞠一躬:“多谢何兄相助。”
何不悟既不站起也不还礼:“不必拘泥于虚礼。”
“虚礼有时是虚礼,有时却是真情实意。”周东一时感慨,没想到他得以逃脱竟是利益于恩师,当即朝魏国方向遥拜,“恩师在上,请受弟子一拜!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恩师之恩,弟子当铭记五内!”
何不悟微微动容,却还是没有离座,轻笑一声:“王相国为人圆滑世故,你二人却对他如此敬重,分明是被他所蒙蔽。他在魏国为相多年,可曾有过丝毫作为?不过是媚上欺下唯魏王喜好为第一的政客而已。”
“此言差矣!”周东对王黄的敬重发自内心,是真心认可王黄的为人,不许任何人说他的不是,“恩师处事,面面俱到,并非一切唯魏王喜好为第一。不过身为臣子,忠君也是本分。想为百姓谋福,要以寻常手段做不寻常之事,才是最难。若能以谄媚事君,却又事事为百姓着想,看似大奸实则大善。比起为求清名以刚强事君,却只求世俗名声而不顾及百姓死活,看似大善实则大恶。所谓大仁不仁,大善不惠,若能为天下苍生计,个人的荣辱尚且不要,何况身外之物的虚名?”
一番话说得何不悟目瞪口呆,竟是愣在了当场!
周东明是谈及王黄,其实也是自己的心声,他想起从中山国覆灭到他逃往魏国,再到在魏国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可以行走在阳光之下,却又被太子暗算,一路走来,让他无比感慨:“就如我,当初国破家亡,我一心想要复仇,故潜藏魏国,伺机想要行刺乐羊或是魏王,哪怕拼了一死,也要以血还血。但在来到魏国之后,蒙公主和乐城相救,又觉两国交战,身为将领,有时即使并不情愿,也因责任使然,王令一下,不得不从,我对乐羊的恨意渐消,并不再想再杀他报仇,只想复国。”
“后来数次被乐将军逼迫,乐将军一心想要置我于死地,若说我不恨乐将军,那是假话,只是在对乐将军的恨意之中,多了敬重之心。乐将军一心为魏国着想,以免我日后复国会为魏国带来灭顶之灾,他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分君之事,乃是臣子本分,只因立场不同,对人对事便不同,何错之有?正是乐将军一再置我于死地之举,我的复国之心愈加强烈。我一心复国,既不是为了祸乱魏国,也不是为了报复乐将军,而是为了中山国百姓!”
“中山国被灭,百姓流离失所,多少人家骨肉分离。魏国吞并中山国,母后和周西弃百姓于不顾藏身太行山中,我远遁魏国,在魏国安然度日,可有谁想过中山国百姓的所思所想?魏国攻打中山国时,中山百姓可曾愿意?魏国灭亡中山国后,派魏作治理中山国,中山国百姓可曾乐意?我逃往魏国,可曾对得起中山国百姓的拥戴?我若只顾自己安乐,不顾百姓死活,畏惧艰难而不复国,我可曾对得起百姓对父王对我身为太子的爱戴?”
周东一番慷慨陈辞,让众人都默然无语,感觉到了周东心中澎湃的激情和热血激荡的经历。
窗外的树上,人影闪动,人影手掌轻抚,在为周东的一番话而鼓掌。
“若我为中山国百姓复国,不管我在魏国如何忍辱负重,如何委曲求全,如何被魏王猜疑被太子暗算被死士暗杀,甚至被魏人耻笑谩骂,我心中坦荡坦然。于我而言,一切不过是虚名,不过是身外之物,只有复国之志才是心之所往。因仇恨立志,因百姓复国,诸位,请受周东一拜!”周东朝众人团团揖了一礼,“若周某复国成功,各位当为中山国功臣。若复国失败,周东必然身死,今日一拜,是为还诸位相助之情。”
何不悟肃然起敬,长身而起,朝周东长揖一礼:“周兄如此胸怀,如此气节,在下折服,请受在下一拜!和周兄相比,在下惭愧,无论心胸还是格局,都相差甚远!”
沈南、子与和子良也纷纷还礼。
周东忙扶起何不悟:“恩师不以魏人和中山人为区分,只重才识,才收我为弟子,是为大德。恩师明知我有复国之志,却假装不知,还一心让沈兄救我于水火之中,是为大义。恩师只为百姓着想,上承魏王下润苍生,虽被人误会失之气节,却全无私心,是为大仁。世人若知王相国,当为第一聪明者。”
“王相国有你这个弟子,当欣慰矣。”何不悟眼中含泪,紧紧抓住了周东的胳膊,“周兄一番话,胜读十年书,胜度十年光阴,在下能结识周兄,实乃三生有幸。”
沈南也是无比感动:“恩师让我无论如何也要救你,我还微有怨言。现在看来,恩师有你这般一个知己,足矣!”
若说沈南感动还在情理之中,何不悟为何如此,周东不得而知,不过他总觉得何不悟似曾相识,只是实在想不起曾在哪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