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君与戚将军的婚期,便定在乙巳年七月初七,七夕节那一日。
时年睢阳君恰逢三十而立之年,戚将军廿六岁。
这一年,是姬重即位的第三个年头,姬春申即位的第四个年头。
商丘的弭兵之会已过去了两年,天下进入了短暂的和平安定时期,这两年来,大周朝都没有发挥过大规模的战事。诸侯国之间偶有摩擦,都会由周王姬重居中进行调节,达成和解。
而燕国的改革也已经进行了四年,颇有成效,目前朝野之中已经很少听到反对者的声音,整个燕国的朝局在姜羽的把控之下,非常平静。
改革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姬无愆渐渐长大,荀伯文也已经调回了蓟城,与宁兰定了亲,宁武从了军。这些孩子们渐渐长大,慢慢可以为姜羽分担许多政事了,姜羽的日子便逐渐清闲下来。
这几年之中,燕国军队里亦出现了不少勇武之士,一一被戚然明提拔起来。因此,戚然明也比之前轻松了。
故而姜羽合计合计,觉得戚然明没名没份地跟着他这么久,不合适。便与戚然明商量了一下,挑了一个黄道吉日,把婚期定了下来。
大周朝男子通常二十而娶,然而贵族常常更早,姜羽和戚然明如今都是二三十岁的人了,这个年纪才成亲,非常少见。更何况,这两人还都是男子,还是无数年轻男女梦中的睢阳君与戚将军。
虽然如今各国贵族豢养男宠成风,但如男女一般公然成亲、举行昏礼的,却还是头一遭。
因此,这场婚礼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来自整个大周朝,各个诸侯国的关注。上至周王,下至百姓,无一不好奇这个婚要怎么结。
按照周朝习俗,男女结亲有六礼,程序繁琐,先是纳采,男方要请媒人到女方家里说亲,并送上大雁。
媒人是韦伯勇。
展夏这臭小子从十四岁开始跟着他哥,到现在都十年了。如今他哥要成亲了,以后就是有家世的人了,韦伯勇来说亲时,展夏心中莫名有一种嫁姐姐的感觉。总觉得自家大白菜被猪拱了,心情十分复杂。因此一直没个好脸色。
按规矩,媒人要问女子之名。戚然明不是女子,不过姜羽觉得该有的程序都不能少,否则觉得怠慢戚然明。因此韦伯勇还是按规矩问名,问完名,韦伯勇就留在戚然明的府上用饭,这也是规矩。
随后是占卜,卜这婚事吉利与否。
姜羽是个唯物主义者,当然不信这些占卜之事,但周朝的人做什么都爱占卜,非常流行。毫无疑问,占卜结果是吉——不是吉,卜人也得按吉来说。
这是姜羽的要求。
他可不想被这些莫名其妙的占卜结果,影响了心情。
占卜完,又要去戚然明家送一只大雁,这叫做纳吉。
此时双方婚约已定,男方便要送上玄纁、束帛,以及两张鹿皮,这叫做纳征。
纳征结束,再一次送上大雁,确定婚期——七月初七,这是早就商量好的。
一来,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姜羽觉得适合结婚,二来,这一天是戚然明的生辰。姜羽想将这一场盛大的婚礼,当做礼物送给戚然明。三来,这一天确实是个黄道吉日。
两世为人,这还是姜羽第一次成亲,因此提前两三个月,姜羽就开始准备了。订做新的家具,婚服,发送喜帖。
姜羽把能发喜帖的都给发了。
譬如燕国诸大臣,各诸侯国与他交好的王孙大臣,比如宋国钟离君等。当然,姬重、嬴喜两人,姜羽没有邀请。
嬴喜前两年已经成亲了,现在孩子都会走路了。但姜羽依旧不想看到那个曾经害得戚然明那么惨,还曾经想杀戚然明的人。姬重这家伙,知道他不会来,特意写了封信去嘲讽他。
那年春在洛邑所发生的事,让周王室的威信跌至谷底。姬重这个周王愈来愈显得可有可无了。即便姬重费尽心机,想要重振周王室的地位,却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而他本人在王室之中的威信也大受打击,差一点掀起一场新的王室政变。
到了七月初七这一日,七月流火,暑气渐散,天气不像夏季那么炎热了,却也还没有开始变冷,恰是秋高气爽的时节。
这一日,姜羽早早地便开始梳洗穿戴。着玄纁色婚服,古典幽雅,庄重肃穆。
黄昏时,他乘上黑漆的马车,前往隔了两条街的戚府,去迎接他的新郎。
新郎官的马车前,有人执烛引导,后方有两辆从车。路途并不太遥远,可姜羽兴许是因为有些着急,竟觉得这短暂的路程也格外漫长。
到了戚府,本应由戚然明的父亲将姜羽迎进家中,可戚然明没有父亲,便由展夏代劳,把姜羽迎进戚府。姜羽再送一只大雁,给早已梳妆打扮好,亦穿着玄纁色婚服的戚然明。
盛装打扮过后的戚然明,在肃穆的婚服衬托下,更显得俊美庄重。他唇边含着隐隐的笑意,黑亮的眸子一眨不眨地看着姜羽。
姜羽将大雁递给他时,凑近了低声调侃道:“新娘子好歹矜持一些。”
戚然明似笑非笑地斜了他一眼。
这一眼莫名看得姜羽有些口干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