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穿越重生 > 我们全家改持极品剧本[七零] > 我们全家改持极品剧本[七零] 第39节
  “狗屁的以身作则,狗屁的讲道理!”曹老二的地瓜烤好了,他用拨火棍拨出来两个,分王长贵一个,自己一个,“咱生产队都是一群刺头,我不是好玩意儿他们也不好,和他们讲道理?那是纯粹给自己找气受。”
  “咱们都是种地的,棒子的伺候方法就是和地瓜白菜的不一样,这对付不同的人,不也是一个道理?”
  “你说你这队长,啥好处都占不到,还费心费力,那还当了干啥?还不如趁早退位老实种地算了,省的荒废了庄稼。”
  曹老二就是这么寻思的。
  他这人重利益,干啥都习惯先看看自己能得到啥好处,他以前对丰收好那是觉得丰收能养老,能伺候自己;现在对闺女们和宋杏花好,也是为了以后养老。
  从头到尾目标如一,不忘本心。
  所以他是真不懂王长贵,和颜悦色事事到位,又费心费力还没多少好处,还不落好,都觉得他偷偷吃了回扣,那还当这个官干啥?
  还不如赶紧下来,等过几年政策放宽了去做生意发大财呢。
  他记得,好像一直到后面好多年,当官的还是不能去做生意发大财。
  不知道王长贵算不算官,反正一直到梦里他死,王长贵也只从大队长变成了退休老村长。
  继位的新村长三年就把自家院子变成了三层小楼,王长贵家,还是现在这个熊样儿。
  所以说,图啥呢?
  曹老二是真心弄不明白。
  王长贵已经呆了。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竟然会被曹老二教育。
  关键是他娘的,还说的挺有道理的。
  他自己现在都觉得纳闷儿,他当这个大队长当得这么憋屈,连个鸡蛋的归属都判决不了,还当个屁。
  越想越觉得自己像个憨憨。
  王长贵:……
  他娘的,老子不干了。
  明儿起,谁家找他来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他先把那孙子劈头盖脸骂一顿。
  作者有话说:
  曹老二:这世界上还有喜欢热脸贴冷屁股犯贱的人?!
  秋秋:堂姐说这种的叫抖m……
  王长贵:……老子明明就是太耿直了,在你们爷俩嘴里怎么就和有病似的?!
  第59章
  经历了思想改造今非昔比的王长贵精神焕发地离开了简陋的小院, 大花摇头摆尾地走过来讨要地瓜皮,乡下地方的狗都是这样不挑嘴儿的,哪怕是地瓜皮也算是好东西, 曹老二哈着气,两只手捯饬着把地瓜皮扔给它,思绪飘向了远方。
  曹老太到底是生他养他的亲妈,他曾经对她也是有期待依赖的,曾经也是对她的话深信不疑的, 然而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 他渐渐对她产生了不满?到底是什么时候,母子俩渐渐离了心?
  是从四岁时候他终于对自己和老三整天干活而大哥只需要天天玩乐, 鼓起勇气和老太太表示不满却挨了一巴掌的时候?还是十二岁那年他意外捡到了一只撞死的野兔子欢天喜地拿回家,却只能被分到两块鸡翅, 其他都进了大哥肚子的时候?
  曾经被他深深藏在心里面,他以为已经遗忘的记忆如同潮水一般向他涌来, 曹老二恍然间发现, 自己从未忘记过去的点点滴滴, 哪怕是按理来说应该分不清好赖的四五岁年龄,曹老太的区别待遇也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这个发现给曹老二敲响了警钟。
  老太太就是因为不能一碗水端平, 硬生生和三个儿子离了心,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可千万得吸取了老太太的教训, 不能偏向了任何一个闺女,省的以后落入了曹老太的老路。
  .
  曹老太成了傻子这件事对于大房一家来说,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大过年的, 无论是王红枣还是曹老大都不太想在现在这种时候节外生枝, 成为大过年别人口中的话柄, 又或者是,生怕王长贵给他们家穿小鞋,故意不和公社里汇报曹老太的情况,反正是分外的低调,难得的没有怎么闹腾,甚至就连曹老二这里都没有上门。
  曹老二也不是那种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闹腾的鸡犬不宁的人,既然曹老大他们不上门,他索性就当做不知道那一家子已经回来了,每天安安稳稳地帮着宋杏花做做饭,收拾收拾屋子,照顾照顾孩子,隔三差五还不忘了刷刷牛棚那边的好感度,要么送几个鸡蛋去,要么就让秋秋变出来几块炸鸡,给他们家送去。
  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这么些日子里曹老二糖衣炮弹不计成本地打过去,顾家人对二房一家子的态度是越来越亲热,对秋秋她们的教育也是越来越上心,曹老二上门时也不会再和以前一样一惊一乍的,甚至有时候还会和曹老二讨论讨论他们从报纸上看来的时事政治。
  报纸当然是旧的,这年头无论是乡下地方还是城里,过期旧报纸都是拿来糊墙糊窗户的最佳选择,很便宜就能买到一大堆,顾老爷子是个比较有远见的人,他坚信国家当初能呼吁国外留学生回来,就有还需要他们高级人才的一天,一直在通过旧报纸等待回城的佳音,虽然消息有几分落后,对于根本没关注过国家大事的曹老二来说也是受益匪浅。
  曹老二以前只知道,郑家人帮了顾家,然后就在顾家的帮衬下发了财,至于什么改革开放,鼓励从商,他是一概不晓得的。
  再比如,知青高考回城,他在梦里也是见过的,可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松懈,又是什么时候正式出了政策,他也是从来不知晓的,更不知晓高考恢复后第一批大学生到底意味着什么,能享受到什么待遇。
  这不能怪曹老二,乡下地方就是这样的,比起来国家大事,大家更关注生产队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梦里面王红枣其实是知道这些消息到底意味着什么的,可她是那样自私自利的一个人,怎么愿意让二房家翻身,踩在自己身上呢?
  曹老二之前是没接触过,根本没人和他分析这些事儿,如今顾家人不把他当外人了,开始时不时给他分析分析讲解讲解国家政策和发展路线了,曹老二才越发明白梦里的自己到底错过了什么。
  原本以为吧,就算春春考上了大学,成了大学生,最多也就是毕业以后能和丰收一样留在城里,还得他们自己出钱送她去念书,弄了半天,大学生是不需要自己花钱的,国家还每个月给他们发奖金……
  曹老二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越算越觉得梦里面的自己简直是亏大发了,越算越认识到掌握时事政治的重要性,一开始他只是为了和顾家人拉近关系才硬着头皮和他们瞎掰扯,等到后面,就成了他自己主动向顾家人学习,曹老二不仅光学习,他还让秋秋给自己念报纸,听到自己不明白的,想不清楚的,再拿去和顾家人讨论,无形中增长了他的见识,曹老二的思维方式发生了些许转变。
  指望他一下子变得充满了高瞻远瞩,活像孔明在世当然是不可能,可是曹老二已经懂得国家政策和他这个小老百姓也是息息相关,上面出台的政策对于他们乡下生产队来说也是具有重大影响,这些政策往往伴随着风险和机会,若是能够抓住机会,一跃跨过农民阶级未尝就没有一丝可能。
  对于曹老二的转变,宋杏花很满意。
  宋杏花觉得,自家男人变得越来越沉稳了,逐渐和她理想中顶天立地有担当的好男人靠拢了。
  春春夏夏也很满意。
  她们两个觉得,自家爸爸不打人了,会哄他们玩了,晚上还会和她们一起写字背书,妈妈脸上的笑容也变多了,她们这个家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了。
  二房家唯一不太满意的,只有秋秋。
  顾家人在平日的劳动之余,还要教五个孩子学习,当然不可能做到一对一单独辅导,只能给孩子们布置下任务,这些任务对于秋秋来说十分简单,五六分钟就能完成的事儿,若是碰到她正好会背的就更是简单,分分钟背下来直接去玩便好。
  然而现在,她不能玩啦。
  她要帮着不识字的曹老二学习读写,要给不识字的曹老二念报纸,要将不识字的曹老二想要请教的问题记在小本子上,拿去和顾爷爷他们请教,还要帮不识字的曹老二把顾爷爷他们的见解给记下来,回家去以后再给一知半解的曹老二念几遍。
  和她看过的,辅导小孩子作业的家长差不多。
  只是她们家的模式是反过来的。
  秋秋感觉她好伟大,幼稚的肩膀扛起了艰巨的任务。
  作者有话说:
  做了个手术,正在康复期,谢谢仍然愿意观看这本书的小天使,么么。
  第60章
  曹老二虽然三天两头就往牛棚顾家跑, 可他确实挺有些小聪明,二房家和顾家偷摸来往这么些日子愣是没被磨盘生产大大小小几十户人家撞见,初一十五的甚至还他送了饺子汤圆去,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沾鞋这个道理在曹老二这里仿佛失了效一般,反正一直等到临近开春,也没有第三家人发现曹老二和顾家的交情。
  开春前五天,曹老二来找王长贵借牛车, 想要去一趟城里, 办点事情。
  这时候的牛车还是很好借的,不过王长贵还是例行公事地问了一句:“去办啥事儿?”
  “反正是好事儿。”曹老二的脸上荡漾着欠扁的笑容, 这个冬天里和老屋子那家分开来,不用承担那么些活计, 还有吃有喝,隔三差五能吃上一次肉, 睡得也香, 曹老二整个人都壮实了一大圈, 在这么个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偏瘦体格的年代,曹老二这样的体格可真真是独一份, 配合他那贱兮兮的笑容,真真是看着就让人心里来气。
  “得, 你能有啥好事儿,你们一大家子别给我添麻烦就谢天谢地了,赶紧的给我走吧,别在我眼前晃悠让我来气。”
  “得嘞。”王长贵松了口, 曹老二屁颠屁颠就去赶牛车, 眼瞅着就要出了王长贵家院门, 他猛地在大门口顿住了,腆着一张脸再次给王长贵提醒:“大队长,你这话说的可不对;我和杏花,可真是啥事儿都没干,我们两口子就每天在家里收拾收拾屋子,培养培养孩子,要说是我们家给你添了麻烦,我们两口子可不认。”
  他这话就是在提醒王长贵,二房大房两家已经彻底分开了,王长贵一时半会儿不适应,容易把他们两家子联系在一起,这不要紧,但是千万不能一直这样寻思。
  王长贵也只是一时半会儿反应不过来,又不是真的坏,这么多年的说话习惯让他一口气改回来可是不容易,尽管他心里面已经知道曹老二两口子分出去了,有时候说话仍然会下意识将他们和大房家当成一家子;
  只是知道归知道,曹老二可不希望王长贵一直改不了口,已经从顾家人口中得知梦里的王红枣到底把自己家压迫到了什么地步的曹老二如今是压根不想让大房家两口子接近自己家,哪怕只是嘴上花花也不行。
  把该说的话说完了,曹老二才从容不迫出了王长贵家院门,赶了牛车向着县城里驶去。
  曹老二去县城里做什么呢?
  他要去县城里面搬砖回来,准备盖新房子了。
  按照曹老二一开始的想法,宅基地是自家的,地方不小,在院子中间起三件瓦房,拉上围墙,先结结实实盖个一楼,以后条件好了,再改成二层或者三层小楼,和郑家一个样。
  不能怪曹老二事事拿郑家当标准,他没见过多大市面,在他贫瘠的小脑袋瓜里,第一个住上了二层小楼的郑家就是条件顶顶好的人家,他自然是啥都像郑家看齐。
  曹老二上次进城时候,找了个砖厂的工人,请他帮着计算了一下,哪怕关键地方用带瑕疵的红砖,无关紧要地方用夯土,按照现在的行情以及曹老二的要求来看,也得要六七百块钱了。
  这钱花的有些心疼,可总不能不花,三个闺女一天天长大了,总不能一直和他们夫妻俩住在一起,还有家里面的东西,老天爷给秋秋的本事,全放在那破破烂烂的小院子里面到底不是什么事儿。
  只是,上次曹老二进城的时间不怎么凑巧,人家厂子里面已经没有了要处理的瑕疵品,上好的红砖倒是还有一些,只是这价钱要比预算还要高出一两百,曹老二可舍不得。
  他就塞了那工人两块钱,请他帮着想想办法。
  俗话说有关系好办事,那工人收了钱,真就给曹老二想出个办法来。
  “这样,我们工厂呢,过年也是要放假的,不可能开工,要一直等到过了正月十五,开春之前一周左右,才开始上工,不过机器这东西长时间不用,得调控调控让它运转,第一批造出来的砖应该都是瑕疵品,不过虽然是瑕疵品,盖房子肯定是合格的,你要是不急用,就等到那时候来,那时候来拉砖的也少,要赶上我们主任心情好,你这成本还能更低一些。“
  如今,曹老二就是听了人家工人的建议,专门等到开春之前来拉瑕疵红砖来了。
  这年代人都比较淳朴,收了钱给人假消息这种事儿没有几个人能办的出来,更何况曹老二给的还是两块,出手算得上大方,等曹老二赶到砖厂时候,砖厂真的已经有了一批等待处理的瑕疵砖,曹老二是今年砖厂开工以后第一个上门来买瑕疵砖的,砖厂主任一听他年前分了家,如今带着老婆孩子借住在生产队茅草屋里,一时间好生怜悯,做主在原本的基础上给曹老二打了个九二折。
  这就一下省出很多钱来。
  惊喜还不仅仅是如此而已,带着曹老二参观瑕疵砖时候,曹老二注意到墙角除了瑕疵砖,还有一堆的水泥,分量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反正如果能拿来给他盖房子,那是绰绰有余,主任看出了他的垂涎,眼珠子一转:
  “盖房子还要水泥是吧?这样,你要是买的够多,上了六百,看见墙角那些水泥了吗?去年没用完的,今年有新指标下来,你要是上了六百,这些水泥你也都拉走,随便你怎么用。”
  曹老二:……
  六百。
  简直要命。
  可这些水泥要是放出去买也得花不少钱,关键是不好买,寻思了一阵子,曹老二到底是多买了一批砖,打了九二折,抹了个零,一共花了六百一十块。
  这一下,曹老二从曹老太那里摸得,卖蛇肉赚的,还有卖了银元,卖了银元宝的钱一下子花了大多数去。
  换成了一车车的红砖,一袋袋的水泥。
  曹老二赶着牛车一趟趟在磨盘生产队和县城里往返。
  乡下的道路坎坷颠簸,好多原本就已经出现了裂缝的红砖,在运输过程中直接变成了两半。
  对于这种变成两半的,曹老二也有自己的安排。
  他准备用这些碎了的砖修一修生产队的牛棚。
  顺便,给住在牛棚里的顾家人改善改善生活条件。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