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的办法,很快就得到了满朝文武们的认可。
在他们看来,这也是唯一能够用的办法了,全民皆兵,从而组织起来,规模更加庞大的军队,如此,方可以对抗大唐的威胁。
当高句丽正在实施全民皆兵的时候。
随着刘仁轨的归来,李恪心中,悬着的那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了。
现在,他们已经不缺粮食了。
有了这批粮食,他们完全可以,救济灾民,并且,可以让他们放开肚皮,大口的吃个痛快。
而刘仁轨在南洋签订的条约,也被送到了长安城里。
此时的长安城里正在进行着一日一度的朝会。
当这份奏折被送到李世民桌前时。
后者很快就下令,让一旁的太监将这份奏折给念了一遍,一时间大臣们是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这种事情简直就是闻所未闻。
首先这份要求这个国家纳贡的事情。
理论上来说是好事。
一年获得那么多的粮食。
并且平白的在那里得了一块飞地,可以驻扎一些军队,另外还可以让大唐百姓们过去经商。
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啊。
尤其是这种经商还免税。
这简直就是天下掉馅饼的好事。
对于绝大多数大臣来说。
这件事要比之前那种华而不实的朝贡要好的多了。
要知道之前小国派人来进行朝贡,大唐都要回赠礼物的,而且这份礼物往往会更加的丰厚,值钱。
如今却不同了。
大唐每年什么也不干,就可以坐等他们送来的100万石大米。
于是乎,大臣们纷纷恭贺起了李世民。
说这是大唐远波威名。
天下臣服的象征。
而李世民也很高兴。
这些事情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毕竟这个世界本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这是从古至今必须要做的。
何况。
根据刘仁轨上报的信息。
当地粮食产量极高。
这点粮食对于大唐来说是件大数目。
但对于当地。
无非是辛苦一些罢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笑着说。
“刘仁轨,此番出去办的不错,回头重赏!”
朝会散去。
就在大臣们纷纷离开之际。
长孙无忌却正在深思着。
他隐隐约约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思索了一下之后,长孙无忌脑海里一个计划油然而生。
他悄悄的召集手下。
“马上在长安城里散布谣言,就说李恪命令,刘仁轨到南阳大杀四方,屠杀了无数的南洋土著,运回来的粮食上面都沾着血……”
“大人,您这是干什么??”
一旁的手下脸色大变。
而长孙无忌却是发出一声冷笑。
大唐终究不是西方人那种强盗。
还是讲体面讲文明的。
毕竟华夏的文化本来就不具有太强的侵略性,本身上就是一种施王到布仁政的文化。
这种文化下。
要求对方纳贡。
或许是无可厚非。
但一旦在对方的土地上,在这个与大唐之间并没有太多瓜葛,并没有与大唐为敌,并且没有伤害过大唐帝国的土地上。
大型杀戮。
然后杀了无数人抢夺钱粮。
在无数人眼里,大唐岂不就成了一个强盗?
而且这个强盗手上沾满了鲜血,是一个典型到极点的刽子手。
如此一来。
那么肯定会出现一件事。
很多民间的有识之士。
甚至朝中大臣。
都会对此不满。
他们确实缺粮食,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让别人纳贡可以。
但是杀的人家国度当中血流成河,粮食上都沾着血。
这么一来。
谁愿意要这粮食?
怕是长安城里的百姓吃大米的时候,都得琢磨琢磨,自己敢吃的大米上面会不会沾有别人的血?
如此一来。
势必是会引起,一些个圣母心泛滥的人群起而攻之。
而这些人攻击的对象很显然。
就是刘仁轨!
毕竟他是那个在南洋大杀四方劫掠粮草的家伙。
那些军队都是他率领的。
而刘仁轨首当其冲。
但是,长孙无忌,可不仅仅是为了对付刘仁轨。
后者与他之间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他何必要对付,这个叫刘仁轨的将军呢?
长孙无忌他是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他的真正目标是李恪。
在他看来。
这件事情所有的问题最终将指向李恪。
李恪届时将成为屠杀南洋民众的真正凶手。
不说能不能威胁到李恪的太子位置。
但让李恪名声大降。
还是可以做到的!
长安城里是有一定的圣母的。
随着大唐的日子越来越好,这种人不可避免会出现,何况儒家文化先天性的就容易诞生圣母这种东西。
这不是当谣言传出去之后。
一时间,百姓们是议论纷纷。
甚至连米行的生意都出现了问题。
因为有些百姓怀疑闵行卖的大米是从南洋那边抢来的,上面还沾着南洋那边土人的鲜血呢。
这你说冤不冤?
大米现在还没运到长安呢。
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里?
当然这些李恪并不知道。
他正在组织着救灾。
哪里有功夫关心长安城里的一举一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谣言就好似是长了翅膀一般。
短短几天的功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并且隐隐约约有向其他地方蔓延的趋势。
有无数的大儒。
或者是李恪之前得罪过的人。
借着这个消息。
也开始纷纷地写文章,明里暗里地指责起来了,大唐与这个小国签订的条约。
阴阳怪气的吐槽说,大唐如今成了跟突厥一样的野蛮民族。
说是有辱华夏炎黄二帝。
辱没了自家的祖宗与禽兽无异。
不配为人子。
不得不说这些语言骂的还是挺凶的。
而且传播范围还很广。
因为李恪办报纸了。
而报纸又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
毕竟这玩意儿和新要求不过就是一个活字印刷术,而这又不是什么高科技,李恪发明之后很快就传播了开来。
所以随着大唐办起了报纸,一些个商人们也开始办起报纸。
甚至一些学社。
还有一些大儒也办起了报纸。
这些报纸并不归李恪管理。
当这上面刊登起来这些东西之后,长安城里刮起了一场舆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