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穿越重生 > 穿越之侯府嫡次子 > 第144节
  而且明珠是越来越开心了,以前拘束起来的小性子好像一夜之间又冒了出来,仿佛变回了那个曾经在乡野无法无天放纵奔跑的小女孩。
  她起初还担心了很久,就怕韩缜一下子接受不了,谁知一次不经意看到:在自家院子中,女儿嚣张肆意地被韩缜背着,伸手去摘树上的果子,两人之间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人会心一笑。
  甄夫人在哭笑不得的同时,心里又是欢喜又是心酸,真好,女儿能得到一个真心喜爱包容她的男子,可以放纵她的性情。她但愿以后能长长久久,就别无所愿了。
  至此以后,她对小情侣私下的见面也是睁一只闭一只眼,先前是怕女儿吓着了女婿,如今是放任二人培养感情,还期盼着成婚的日子早点到来。
  庭院中韩缜看过了未婚妻,两人说了几句悄悄话,才依依不舍的分别。
  李岚早就等在外面,看他出来立刻上前,散在周围的护卫也聚了过来。
  将马缰递给韩缜,李岚坏坏地挤了挤眼:“怎么样,见过嫂子了?”
  韩缜不理他,翻身上马。
  李岚跟到他身边,不死心地嘀咕道:“每次都要找机会才能见面,老大你说何必呢,早点娶回家摆在房里,还不是想什么时候见就什么时候见,用得着像如今一样牵肠挂肚的吗?”
  他真是不理解韩缜,有了喜欢的人不赶快娶回家,还非要等上两年,他就不难熬吗?像他,在梦里都想着早日把小娇妻娶回家好好疼着,心都想疼了好吧!
  韩缜慢悠悠地道:“你如果等不及的话,尽可以取消婚事,我成全你!”
  在李岚的死缠烂打之下,韩缜考虑了下还是把他也放到了未娶的名单里,能不能结缘就看庶妹韩敏月的心意了。
  不过李岚的条件是真不错,韩敏月自然是看中了,还有韩缜在一边看着,横竖不会叫妹妹吃亏了,当即点头答应婚事,就在韩缜定亲后。
  自然没有妹妹赶在哥哥前头成婚的道理,韩缜成亲晚,就表示李岚也要等上两年。事实上,就是没有自己的缘故,韩缜也不会答应让妹妹小小年纪就成亲的,起码等到身子骨长成了再说。
  所以李岚现在是充满了怨念,没有媳妇抱,可怜!
  李岚惨凄凄的道:“不敢,不敢,我等!”
  不仅要独守空闺,而且还要向小舅子学习,学着什么对未婚妻嘘寒问暖,讨人欢心!李岚他有时候也纳闷,韩缜不是不近女色的柳下惠嘛,怎么对讨好女孩子这么上手,简直是信手拈来,好像经历过八百遍似的。害他害怕被比下去,让未婚妻失望,只好绞尽脑汁跟风!
  “好了,先回宫!”韩缜坐在马上眼神悠远望着皇宫的方向,凝声道,“我看宫中最近有些松懈,回去后重新盘查内务梳理一下,就交给你了!”
  说到正事,李岚也严肃了,沉声点头:“是!”
  随着永宁侯的回归,朝中除了出使金国,剩下的大事就是派遣人员对刚夺回的河套地区进行管理。既然一切是为了蓄养战马为目的,河套平原的马政管理当为重中之重,为此事朝廷上又是一通忙乱。
  孟朝有专门管理马政的太仆寺,马匹作为一项重要的军用物资,自然引人关注。有太仆寺自然也有马,只是因为朝廷多年的不重视,马政荒废良马缺乏。要不然永宁侯也不会首要计划就是夺回河套地区,好蓄养战马,以备军需。
  孟朝的马政所以不振,一是缺少养战马的场地,二是从前朝廷懈怠不重视,重文轻武思想影响下,连武将都备受轻视,更不用说是骑马打仗了。但不是说太仆寺就是无足轻重的,作为一个国家机关,它的资本还是足足的。
  韩缜在京也提前针对太仆寺做了准备,首先是安插了一二人手进入太仆寺,掌握兵马管理的职位,不致马政再荒废下去。接下去就是通过李真的‘旗山马场’,找来太仆寺的兽医培训徒弟。再来就是提供‘旗山马场’的良种,借太仆寺之手驯养更多的马匹。
  这些年太仆寺监管的马匹多有所增长,马场也没有在退牧还耕,总体的趋势上还是不错的。接下来,朝廷肯定为派人主持河套地区的马场,这么重要的事韩缜希望最好是自己这边的官员去主管一切。
  如今李钦呆在户部,在那里他正一展所长,假以时日他会成长到独当一面的时候。勋贵出身的文官还是太少了,而且大多有了自己的位置,轻易不能动。
  想了想,韩缜回府派人请了韩云清来相聚。韩云清和韩缜同岁,是韩纭的庶弟,大房的庶子。
  他从小天资聪颖,在读书上的天分超过常人,比起其他的兄弟他早早就在功名上领先一步。而且他比韩缜还领先一步中了进士,优秀得令人赞赏。
  他本身有才,更有永宁侯府依靠,正在工部被人带着实习,以后看他的兴趣再发展。
  说来大房现在也不差,虽然大老爷平庸寻常,可是两个儿子韩纭能武善战征战沙场,文有韩云清独占鳌头,前景可望!
  韩云清正在家,听到韩缜有请,立即兴匆匆的来了。在这个府里,依着韩缜的情商,与兄弟姐妹相处得都不差,哪怕是隔房的。倒是自己同父的,因为各种原因,反而手足情分淡薄。
  而其中,除了韩纭,韩敏珠,韩云清又是其中和他关系最好的。这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时候被韩纭欺负惨了,韩缜出手相助的原因,从小就乐衷于当韩缜的小尾巴,并对他崇拜敬仰至极。如果不是他的小身板不行,说不得就丢下科举跟着韩缜从武入军了。
  “六哥,你找我!”韩云清在丫鬟的带领下走进,亲热的喊着。
  韩云清已经长成一名修长文雅的男子,只是身形略显瘦弱。这跟他的先天不足有关,即使后来进补,也长成不了如韩纭这样的身高马大。
  他目前也定了亲事,只不过前头韩纭随征在外还没有成亲,因此也就耽搁下来了。说来当初韩纭想上战场,大夫人是差点没哭过去就是不让,最后勉强点头了就是要先给儿子定下亲事。所以韩纭没虽然有成亲,却有了未婚妻,这次韩缜得到消息他随军回京,怕是一回来很快就要成亲了。想来,侯府就要办喜事了。
  “过来坐下!”韩缜招呼他近前,给他倒上一杯喜欢的清茶。
  韩云清也不客气,大方自然的跨步坐下,先喝来了一口茶,才关心地道:“二叔他们是不是启程了,要不了多久就要进京了吧?”
  韩缜翘唇一笑,除了书信往来,他也有差不多三年没见永宁侯了。这么一想,还真是有些想念了,还有韩纭他们,他叹息道:“真想早点见到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晚安,谢谢支持!
  第235章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在战争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尤其是对于骑兵而言, 能够提供强大的战力支撑, 因此完善马政是非常重要的。
  国防大事, 不管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还是防御外敌,战马蓄养都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个时代,有时候马政甚至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力。
  由此刚夺回的河套地区就显得格外重要,接下来肯定会成为朝廷重点关注的地区, 会派遣官员管理发展, 尤其是马政一定为重中之重。这对韩云清也是一个机遇, 在那里能更容易出成绩, 也就会更有机会出头,当然条件也会辛苦些,就看他的选择了。
  韩云清思考了一下,虽然他确实有才,但是能从全国举人中拼杀出来的,哪一个也不会太差。同殿进士中, 一般都外派为官从七品做起, 他能留在京中入工部也是得了出身永宁侯府之故。
  但是也只是一名七品小官, 再想往上爬就要自己拿出成绩来, 否则也难免受人诟病, 家族也不会支持他。可是头上有这么多官员压着,想出头没有功劳只能熬着,与其在京中熬资历, 还不如外放谋事。而且二叔辛苦奋战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其意义不同反响,他不但能亲自去看看尽一份心,同时更能为自己积累经验。
  他当即点头道:“我愿意去河套。”
  韩缜悠然道:“也不用着急,你可以先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再告诉我,到时自然为你安排!”
  韩云清也不反驳,乖乖地应承。
  他随即想起了什么,开口道:“对了,我记得谢先生上次来信,说是要往陕西一行,不知道是不是还停留在那?”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到时他们可以见上一面呢?
  “谢先生啊!”听到谢琦的名字,韩缜不由一挑眉。
  说来他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谢琦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韩缜的洗脑太成功了,在齐王宫变之前谢琦就有意游走四方修建属于他自己的‘树人书院’,立志成教育大家青史留名。
  至于京中的‘树人书院’已经走上轨道,而且还有韩缜派来的来看着,在杂事上他完全可以放手不管。
  之前他们一向是愉快的合作关系,由谢琦出面代表,暗里有韩缜提供资金,‘树人书院’慢慢地发展壮大成为京中最为有名气的书院。当然,其中少不了韩缜夹带一些私货,谁让他是金主呢?
  不过自从永宁侯独霸朝纲掌握大权后,谢琦如很多文人学子一样对永宁侯很是抵触,私心里认为永宁候名为辅政大臣,实为乱成贼子,早晚会行大逆不道之举。因此,也远了韩缜,差点就没有明言要断交了。
  奈何他的志向还没有达成,自己又没有一双点金之手,想办书院就少不得韩缜的金钱支援,因此勉勉强强和韩缜还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但是丝毫不提永宁侯一句。
  这对于韩缜来说无所谓,因为他需要谢琦的名声在外,方便建立起书院,普及教育。不过,这倒是也提醒了他一件事,就是以后有条件的话,废除那条‘身有残疾不得科举’的规矩,包括做官,应该以人品才能而论,而不是被外在身体条件所限制。
  这几年韩缜的金钱支出很大一部分就是侧重书院方面,他始终认为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地受到教育,拥有了知识有时候会给人带来全新的不可思议的变化。就如同他的前世,如果没有国家的义务教育,他不可能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许是受这个影响,他尽可能的提供帮助,在现阶段国家没有条件普及教育的阶段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通过谢琦之手多开书院,学费尽量低甚至是无偿的让人读书学字,让尽可能多的人能有机会进入书院。
  另外,他在‘树人书院’尽可能的多开学科,百工,算术,而不仅仅只有科举一途。他摸摸下巴,谢琦竟然到了陕西,那他是不是应该再开一个畜牧科,让人学学怎么样蓄养牛马啊?
  这也是谢琦和他矛盾的另一点,一向崇尚文雅清高的书院里,学生太过斑驳杂乱,这有悖于谢琦清高的志向。但还是那句话,有钱的是大爷,谁让韩缜掌握经济命脉呢!
  说实话,韩缜还是很支持谢琦把书院开遍孟朝上下的,这也是在尝试着建立另一种教育模式。书院不再是儒学一枝独秀,而是只要有用的都可以进入学堂,将来有机会发展成熟的话,国家教育以‘树人书院’为模式开办学校。所以说,谢琦想要的试图名留青史,也不是不可能的,他没骗人哦!
  时间过得很快,在即将踏入金秋十月时,永宁侯终于率领大军返回京城。
  虽然没有全面收复河套地区,但这已经是难得的战绩,多少年没有听到朝廷打过什么胜仗了,何况是收复故地。京城的百姓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地迎接‘黑旗军’进城。
  城内一时也是非常的热闹,人群三三两两的聚齐,高谈阔论,议论纷纷。
  韩缜早就迎出京城二十里,他迫不及待地想早日见到永宁侯,以及随军的韩纭,秦超他们。和他一起的还有李岚,陈继明,秦小胖他们,都想早点见到昔日的小伙伴。
  城外,是连绵不绝的‘黑旗军’,他们经过了沙场的洗礼,就像是凌厉冲天的刀锋,展示着绝对的强盛。
  在他们的前面,是军队的主将和各阶层军官,韩缜眼尖地见到了亲兵拱卫的永宁侯,还有紧随其后昂首挺胸的韩纭他们。
  还没有近前,就能感到永宁侯身上的一股煞气,气势逼人。他眉眼间阴郁的神色不变,却带了几分惬意,有着举重若轻的风流。倏忽岁月闪过,他脸上不见憔悴,容颜姿态一如当年。
  “爹,你回来了!”见到父亲经历沙场安全而归,韩缜也难掩激动,呼喊着快速地跑马上前。
  抬手止住队伍,永宁侯抬眸上下打量韩缜,良久才轻轻一笑:“长高了,也长大了!”
  他们虽然没有见面,但是一直保持着痛通信,所以感情并不生疏,没有任何的隔阂!
  “六弟!”跟在永宁侯身后的韩纭也激动地喊道,他身边的秦超也含笑望来。
  他们都变得不一样了,更稳重健壮,眉宇间是见过血历过险的沉稳。
  兄弟相见又是一种惊喜,打过招呼后,小伙伴们就走到一边说个不停,各自说着自己的经历。
  看过韩纭他们都安好,韩缜也松了口气,随他们去谈话自己则是靠近了永宁侯身边,问候一番。
  “爹,你们有没有受伤,身体都还好吗?”虽然来信都是轻描淡写的说一切安好,但是心里难免挂念。
  “打仗哪能不受伤,除死无大事!“永宁侯有趣地翘了翘唇,“不过放心吧,军医又不是摆设!”真的救不了的,早就留在战场上了。
  韩缜呼了一口气,只能庆幸永宁侯他们都全须全尾地回来了,他钦佩地道:“爹,你们都辛苦了!”
  永宁侯淡淡一笑,但是笑意未达眼底:“征战沙场是为平生所愿,可惜了!”
  可惜一场辛苦还是不能拿下西夏,只能功败垂成,甚至还有一小半的下河套还在西夏手里,怎能不以为憾!
  他的野心甚大,除了河套这等水草肥美的地区,他更是想剑指西夏,国力衰弱的西夏已经强弩之末,未尝不可一试。如果不是西夏来了一手骚操作,转而向金国求救;如果不是金国背后横插一刀,永宁侯还不一定会回京呢!
  当然这只是永宁侯的设想,朝廷不一定支持他攻打西夏本国,不是西夏太强,而是孟朝太弱。重拾荒废的武备,强盛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即使有永宁侯的善战,也真的支持不起国家长期肆无忌惮的战事。
  不过永宁侯和朝臣的分歧一向很大,他不会反思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太决断,只会认为朝廷拖后腿。
  然而韩缜却是知道的,他觉得现在这样的结局不好不坏,再打下去对国家的消耗未必是好事。还不如巩固战果稳扎稳打,先消化后打下的地区,建设地区,筹备后勤再图以后。
  因此对着永宁侯的不甘心,他只好狂拍马屁:“爹你做的已经很好了,想从前朝起河套就落入西夏之手,几经战役都失手饮恨,如今在爹的手里收复三分之二,更是将西夏打得大败。这样的战绩几人能得,爹,你真的好厉害!”韩缜是真的佩服,永宁侯打仗真的很有一手,可以称之为名将了。
  永宁侯只是轻轻地睨他一眼,转而看着越来越近的城墙道:“金国还没有消息吗?是什么让他们宁愿激怒我们也支持西夏,是不是被蒙古打傻了,觉得孟朝好欺负了?”他的话语里有着杀意,还有厌恶。
  韩缜一个激灵,他怎么觉得永宁侯有向金国挥刀相向的意思,千万不要啊,接下来国家该休养生息徐徐图之才是!
  第236章
  打了胜仗自然要封赏功臣,然而永宁侯已经高居‘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 在官衔上可以说是封无可封, 那只能从爵位上着手。孟朝功劳最大不过封公, 没有封王裂土的例子, 这是打从开国时就定下来的规矩,除非皇家子弟别姓不可封王,而且即使是皇子龙孙也不能分封土地。这也是为了防止诸王野心过大,有了依仗而给国家造成内乱。
  朝堂上倒不是没有武将提出给永宁侯封公封王, 但是反对的也不少, 在甄太师这一帮大臣的坚持下, 除了提高俸禄, 赏银万两,就是将永宁侯府已经延续了四代的爵位向下延续了三代。这也是对于朝堂上站在永宁侯一系的妥协,甄太师再不肯也只得认了,如今永宁侯的归来就像是给倒向他这边的人打了鸡血,一个个恨不得撸起袖子表忠心,朝堂上也僵持得厉害。
  这封赏不可谓不厚了, 换了一般的勋贵武将之家还不得笑得合不拢嘴, 满门富贵可以多延续几代。不过对于永宁侯来说就无足轻重了, 他也不过是付之一笑, 淡然接受下来, 倒让甄太师等怕他不满的松了口气。
  而韩纭,秦超,还有跟随永宁侯出征的武将等都得了大小不等的功劳, 这可是实打实的战功。这也让留在京城的其他武将子弟眼热,他们的出路就是在战场上,几乎都迫不及待地等着下一场战争的爆发好参与进去,梦想着一朝凭功封侯。
  永宁侯不耐烦和一帮文绉绉的朝臣扯皮,随便应付过后先带人回到永宁侯府,府中早已经是翘首以盼。特别是大房韩纭的母亲,一见到儿子就忍不住哭,唬得韩纭跪地求饶不止。
  饶是老侯爷心里始终对儿子横着一根刺,也挂心儿子的归来,瞄了一眼见永宁侯安然无恙,孙儿韩纭也是意气风发,他欣慰的笑了笑。
  不管怎样,儿子是驰骋沙场沥血奋战,夺回的是汉家故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骄傲,儿子没有辜负自己的出身教导,与国有功。如果能掩下他对嘉安帝的不逊放肆,尊君敬上,他的心就放下了,也不用担心永宁侯府担上一个欺君罔上大逆不道的名声。
  叹了口气,老侯爷摇摇头转身离开,将一室的热闹留给了府中人。
  永宁侯对于府里来说就是定海神针,有他在府里的人才踏实,要不然哪怕是显赫发达,心里总有些虚。大家围着永宁侯问候不迭,一个个热情交加,厅堂里一时很是热闹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