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穿越重生 > 穿成反派渣爹 > 第31节
  是了,世间哪有十全十美之事,我不该因为夺下县案首就一直紧盯着府案首的位置,当下该是专研学问要紧,我的目标应是在院试中脱颖而出,而不是将眼光放在府试上,至于府案首之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若是画地为牢,移了心性,因小失大,那可真就得不偿失了。
  苏锦楼瞠目结舌的看着陶真对他行了大礼,然后腰背挺直转身离去,他目光茫然,眼神全无焦距,静驻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
  刚才发生了什么?为啥陶大神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获得绝世武功,从此日天日地唯我独尊?我干啥了我?我没说什么特别的话吧……
  这剧情,咋这么像主角偶遇机缘,被一路人点化,放下心结厚积薄发,等级蹭蹭蹭直往上飙,成就无双大道飞升成仙?陶真就是那个主角,而他,就是那个路人?
  苏锦楼摸了摸脑袋,人生赢家非陶真莫属,难不成他就是陶真身边的那个小弟?果然写这篇文的作者是后妈。
  第二天陶真与苏锦楼二人收拾好行李,退了客房,结伴出发前去临平府,这次可没什么顺风车了,两人找了商队,每人付了一两银的路费,又加了半吊钱的伙食费,马车上的被褥可以免费使用,但不能损坏,一旦破损也是要另外加钱的。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苏锦楼与陶真坐于倒数第二辆马车,除他们外此辆马车上还坐了两人,都是去临平参加府试的学子,苏锦楼并不认识他们,但他们却识得苏锦楼是谁。
  准确的说,应该是他们认识县案首陶真,苏锦楼只是顺带而已,只要去看榜文的学子都知道宜章县县试第一名叫陶真,身边还跟着一个叫苏锦楼的学子,此学子是县试最后一名。
  一想到这点,车内的两人都觉得有些怪异,所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陶真和苏锦楼怎么看也不像是同一类人,才学悬殊如此之大,这两人是怎么谈到一块去的,难道仅仅因为同乡之谊?可再怎么顾及同乡的情份也不该整日形影不离吧,如今还结伴而行,一看两人之间的关系就颇为亲密。
  苏锦楼闭目养神,但路面不平马车颠簸,对面两人的视线总是在他的脸上游离,这种情况下心再大的人也没法静心凝神。
  苏锦楼猛然睁开眼,正对上对面左边学子好奇的双眼,那学子偷瞄被苏锦楼逮个正着,脸色刷的一下红的滴血,而且那红色还蔓延至耳垂与脖颈,双眼也因为羞涩惊慌而浸满了水光。
  见此,苏锦楼好险没笑出声来,这人脸皮子比纸还薄,竟有胆子学别人行窥视之举,被他这个正主现场逮住了,如今傻眼了吧。
  “两位同窗,相逢即是有缘,”苏锦楼双手合抱举至胸前,行拱手之礼,“在下棠柳镇苏锦楼,今日得见各位,实属在下之幸。”
  身着白色衣衫,脸颊瘦削的薄唇男子先一步回礼,“在下宜章县宋明,见过苏同窗。”
  陶真见此也行了拱手礼,“在下棠柳镇陶真见过两位同窗。”
  就剩最后一个人了,红透了脸的学子勉强压下羞意,强装镇定,拱手回礼,“在下南华镇梁渊,见过各位同窗。”
  苏锦楼提议道,“此行路途遥远,不如我们一起探讨学问,既能于漫漫长路中打发时间,又能增进学识,辩明真理,各位意下如何?”
  其余三人相互看看,均点头同意,总这么不说话,车上的气氛未免显得有些尴尬,从宜章县行至临平府至少要五天,若五天内全程无交流,只在马车上干坐着,那也太折磨人了。
  可他们只是因为同去临平府,机缘巧合之下才得聚于一起,交浅言深向来是学子之间相交的大忌,不能说私事,那只有从学问入手了,几人都是去参加府试的考生,交流交流学问本就无可厚非,何况在交谈中说不定还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何乐而不为呢?
  苏锦楼首先抛砖引玉,“《论语·学而》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何解?”
  陶真随其后言,“信近于义,严可复也,此句该是指:言之和义,始可信矣;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其意是指:行之和礼,可避免遭受耻辱;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此句应该是指:依靠者均为关系亲近之人,此人亦是可靠。”
  陶真刚说完,宋明就表明自己有不同的见解,他先是拱手对陶真示礼,而后说道,“陶同窗高见,但愚以为‘因不失其亲’中的‘因’字通‘姻’,此句意为:与之婚姻者均为可亲之人。”
  此时,梁渊忍不住插嘴了,“宋同窗所释之意未免有些牵强,某不敢同。”
  “可是此句……”
  苏锦楼笑眯眯的看着几人争论,四五天的时间至少能让他把大部分书本上的问题给解决了,时不我待,有此良机,错过岂不可惜?
  至于这三人会不会私下里藏拙?苏锦楼丝毫不担心,藏拙就意味着技不如人,年轻气盛谁又能轻易服人?他们只会一展自身才学,想方设法把他人压下去,更何况有着陶真这个第一名在场,他们怎么会甘心被别人小瞧了去?
  苏锦楼聚精会神的聆听,主要以陶真的观点为准,不是他看不起其他两个人,而是他对薛夫子教导出来的陶真更加信服而已,既然不能正大光明的询问心中的疑惑,那么他就曲线救国,通过薛夫子的弟子来偷师。
  几人全神贯注的讨论学问,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直到马车骤停,车外的马夫说道,“几位官人,快些停下来歇息片刻吧,这么久了,该是饿了吧……”
  陶真等人这才注意到已是正午时分,腹中确有饥饿感,嗓子干的要冒烟,几人面面相觑,后又不约而同的笑出声来。
  等到吃罢午饭,陶真抽个空子跑到苏锦楼身边,和他窃窃私语,“苏兄,你觉得宋同窗和梁同窗二人能中榜吗?”
  苏锦楼一脸莫名,奇怪的反问,“他们能否中榜还得看他们自己,你问我干嘛?”
  陶真理所当然的回道,“当然得问你了,你悄悄帮他们相看一下面相不就知道结果了?”
  早就把自己神算子身份给遗忘了的苏锦楼,“……”你小子玩上瘾了是吧?
  第44章 舆论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临平府是凉州境五大府城之一,屋宇鳞次栉比,商铺层层林立, 来往行人摩肩擦踵, 川流不息, 此间繁荣别说是县镇,即使是普通的散州都不及它一半的昌盛。
  巍峨坚固的城墙高高耸立在眼前,苏锦楼一行人遥望这座庞然大物, 久久伫立无法回神。
  “后生,回神啦!”赶车的马夫扯着嗓子大喊,“哈哈,这临平府的城楼威武吧……所有外乡人只要是第一次到了临平,几乎都会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这府城就如此气势恢宏了, 也不知那传说中的大庆都城汴京是个什么模样。”
  “大叔,”苏锦楼歪头看着赶车的中年汉子, 满脸笑容,“你要是想知道汴京城长啥样,自己去看看不就得了嘛, 凭空想象哪里比得上亲自去看的强?”
  车夫摇头, “你这后生,存心取笑我不是?我受雇于东家, 东家让我往哪走我就得往哪走,哪能是我想去哪就去哪的?”
  苏锦楼晒然一笑, 很是没心没肺,“哎呀,这个简单,你就和东家请辞呗,到时候你想去哪就去哪,别说汴京,就算走遍整个大庆王朝也不会有人说你的。”
  车夫闻听此言很没好气的看了苏锦楼一眼,“到时候我是自由了,可我一家老小吃什么喝什么?你这后生头脑简单说话轻巧,一看就是个不知过日子辛苦的。”
  刚才那话本来就是苏锦楼的玩笑话,人家为了生计奔波劳碌,怎么可能丢下一家老小独自出去游历,他很不雅的摊手耸肩,“我还年轻嘛,要学的多了去了。”
  车夫感慨的说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像你们这样赶考的书生几乎没几人为生计发愁过,什么事全都有家人给你们担着,让你们无后顾之忧专心致志的进学,就算是为了家人的这份辛苦,你们也该努力才是。”
  在场的四人均若有所思,显然车夫这话让他们心生感触。
  “老杨!”远处一个四五十岁,满脸横肉的黝黑汉子大声喊道,“又在劝人努力呐!每次都要来这么一出,快比得上学院里的老夫子了吧……也不怕人家书生嫌弃你啰嗦。”
  “嘿!”车夫挑了挑眉,半咧着嘴笑,显然和此人关系颇为亲近,面对调侃毫不客气的反击回去,“我和人家书生闲聊两句,关你啥事,你非要秃呼噜嘴贸然插话,我要是书院里的夫子,头一个就要拿戒尺教训你这个不懂礼仪的老李头。”
  “哈哈,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老李头用手指着车夫,一脸挪揄之色,“你想当夫子?先把你自个儿的名字练好吧。”
  被人揭短,车夫也不介意,只小声嘀咕着,“老李头闷不厚道,说人不揭短,你倒好,哪壶不开提哪壶,扫兴。”
  又对苏锦楼四人说道,“只能把你们送到这了,你们自己拿着路引进府城吧,我在这里恭祝你们学业有成,金榜题名。”
  四人均拱手相谢,“承您吉言,多谢!”
  几人持路引很快就进了府城,一路上讨论学问,交流彼此的心得,不知不觉就拉进了几人的关系,加上他们都是从宜章县考上来的学子,比之其他县城的考生,四人之间更为相熟一些,于是四人结伴在同一家客栈里投宿。
  临近府试开考,临平府隶下各县城的考生络绎不绝的赶了过来,使得这个原本繁华似锦的府城平添了许多文人气息,大街小巷酒楼茶肆,到处都是谈论此次府试的盛况。
  尤其是几个名声显著的学子,所受追捧更为卓绝,上至文人墨客,下到贩夫走卒,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有那好事者开设了赌盘,将颇具盛名的考生名号刻于木牌之上,让别人拿银子押注。
  此举本质虽仍是赌博,但与府试功名挂钩,似乎提升了不少档次,使其不流于俗,引得平头百姓,过往游商,甚至有部分考生都争相参与。
  苏锦楼并未打听参加此次府试的考生情况,但每天总有些小道消息流落于酒楼里的各个角落,这不,苏锦楼四人正在大堂里吃饭,邻桌的两个汉字陡然大声争论了起来。
  “啪!”一国字脸,续有两撇小胡子的男子火气十足的将手中筷子置于桌上,“白鹤书院是临平府数一数二的书院,甄殷又是白鹤书院里最为卓尔不群的学子,此次府案首非甄殷莫属。”
  “非也,非也!”一旁身着褐色衣衫的长脸男子,慢条斯理的从袖中掏出一块布巾擦了擦嘴,而后言道,“那甄殷确实有高世之智,又满腹经纶,天资卓绝,非一般人能比,但天下能人异士多不胜数,此次府试案首到底花落谁家,谁也说不准。”
  苏锦楼闻言差点笑出声来,这人可真逗,做戏做的这么不走心,准是那个叫甄殷的银子给少了。
  此人明面上反驳国字脸男子的话,实际上却是似贬实褒,又是高世之智,又是满腹经纶,不遗余力的追捧那个叫甄殷的学子,做的这么明显,一看就是甄殷找来的托。
  这几天,这样的戏码不知看了多少,今天这个说某某是旷世奇才,明天那个说谁谁学富五车一览成诵,听的苏锦楼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这古人真会玩,还没考试呢,就先玩起舆论游戏了,找几个托在酒楼茶肆这些人来人往之地吹嘘一番,名声自然很快就会打出去,若是有幸传到考官耳中得到另眼相待,就不愁不能榜上有名。
  试想一下,若是有两份答卷难以分出高下,但一个考生是默默无闻之辈,另一个则是美名远扬之人,碍于言论,考官八成会选有名的那个学子,这样一来,将名声传于民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府试开考的前一天,临平府城中已经有了五个生而知之五步成诗的不世之才,八个博古通今堪比当世大儒的旷世奇才,十个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八斗之才,就在苏锦楼暗搓搓的期待半道杀出个半岁能走,一岁作诗,三岁通识古今之文的鬼才时,一条消息陡然横空出世,使得临平府上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江州。
  长乐王自缢而亡了。
  长乐王周文宾是光帝的第三子,除了太子周文显,他是光帝膝下长大成人的儿子中年纪最长的,也是最受光帝宠爱的一子。
  长乐王,长乐无极,无忧无虑,单就封号而言,光帝对此子的期许可见一斑,再看他的分藩之地,江州,江州是大庆有名的富庶之地,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名,那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气候温暖宜人,居于大庆疆土内境,无边疆夷族骚扰之忧,光帝将江州赐予长乐王做藩地,明显是为了让他享福去的。
  据消息称,长乐王府的长史向光帝告密,说长乐王有谋反之意,先前就有言,大庆朝除了太子以外其余五个皇子均被分封为藩王,为制肘藩王权利过大,设有长史一职,由皇帝亲自任命派遣至藩王身边实行监督职责,明面监督实为监视。
  藩王明知道长史是干什么的,但却不能轻易动他,更甚至还要捧着敬着,因为长史是天子的眼线,有直达天听的权利,若是惹了长史不快,长史直接就可在光帝面前给藩王小鞋穿。
  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史在藩王府可以耀武扬威无所顾忌,不管怎么说,藩王是皇帝亲子,就算犯再大的错也该皇帝老儿自己去管,若是长史太过嚣张惹得藩王动怒,一个冲动直接给人一刀,皇帝也不会因为区区一个长史气的把亲儿子给剐了,长史死了也是白死。
  长乐王府长史告密,光帝立马发下昭令让周文宾回京自辩,可还未等到使臣进入江州,长乐王自缢而亡的消息就传了出来,使臣到长乐王府看到的就是周文宾的遗体,以及哭成一团的妻妾孩子。
  光帝闻言伤心欲绝,随即龙颜大怒,他将此事一切的起因归结到了长史蔡文洪的身上,若不是长史诬陷长乐王谋反,他又岂会发出诏令,致使长乐王不堪受辱自缢而亡?于是下令将蔡文洪凌迟处死,株连蔡氏九族。
  陶真见周围人都在议论长乐王一事,随口问道,“苏兄,此事你怎么看?”
  苏锦楼垂眸,全神贯注的盯着手中杯盏,似是要看出一朵花来,闻听陶真的询问他顿了一下,“皇家之事岂是我等升斗小民看的明白的?还是不要妄议的好。”
  “唉?”同桌的宋明不以为然道,“苏兄此言差矣,我们只是说说而已又没做什么违法之事,再说事无不可对人言,皇家之事就是天下之事,我们是大庆朝的子民,对此事议论两句又有何不可?”
  苏锦楼微笑脸,“呵呵!”你个棒槌!我都说了别乱说话,你还越说越得劲了。
  这是封建王朝时期,讲究的是家天下,你还真以为言论自由想说啥就能说啥?就不怕有皇家暗卫之类的人员隐在人群中搜集情报?虽说天高皇帝远,人家也不会和一个平民百姓计较,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因为失言,终生郁郁不得志,更甚至丢掉性命连累宗族的亦有先例。
  长乐王自缢一事摆明了是光帝不信任儿子所造成的后果,就算光帝把罪责推到长史头上,但此事追根究底还是光帝之错,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光帝逼死了自己的儿子。
  而且这事从头至尾透着诡异,先不说长史拿出什么证据向光帝告密,单就周文宾自缢这一行为就有些不对劲,长乐王性喜奢好美人,耽于享乐沉溺美色,这样的人一般不会有自杀的勇气,再说光帝对他颇为宠爱,只是唤他回京问一问,并未定其罪责。
  在这种罪责未定情况不明的前提下,迷恋于声色犬马中的长乐王竟然想不开的自缢了,这其中的隐情深不可究,而且此事还连累了光帝的名声,把光帝一起拖下了水,其中的暗流涌动,波云诡谲,令人细极思恐。
  自出了棠柳镇,一路行至宜章县再到临平府,先有山匪敢嚣张的跑到官道上劫财,如今又闻长乐王有谋反之嫌最后自缢,种种事端都透着些许蹊跷,苏锦楼总感觉大庆朝并不像表面这样平静安定。
  第45章 府试
  九月二十日卯时一刻, 临平府紧闭的试院大门发出吱呀响声,四名衙役费力的打开了大门,门外已站满了数千名考生, 他们早已等候多时。
  院门口有官吏唱名, 考生依次接受初查, 有序入场,院内有四名小童手拿灯盏静静等候,通过初查的考生在这几名小童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四个考场, 在考场门口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检查无误后才能进入考场,检查内容与县试大同小异,主要筛查有无夹带替考等作弊行为。
  考生在府城礼房报名后会拿到一张考引,考生的籍贯信息体态特征以及考试座位均记于其上, 考生入场后需要对号入座, 这次考试除考引外,其他物件一律都不准带入场内, 一经发现有可疑物品都以作弊处理。
  笔墨纸砚等考试用品都由考场提供,府试考试共计考四天,四天里考生不得进出考场, 吃喝拉撒都需在考场内解决, 头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 过夜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
  考棚与县试的号舍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府试考棚的屋顶有砖瓦覆盖, 但却没有门,若考生担忧夜里受凉,可在交卷后向衙役借一块油布遮挡,好歹能挡点风。
  苏锦楼的座位号是人字三号,离所谓的“臭号”“火号”相距甚远,看来这次老天总算把屎坨坨扔给了别人,而不是让他去享受一把人间极致的味道。
  第一场考帖经,《通典》有言: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
  这一场考的就是死记硬背,不用你解释文意,也无需讲究工整对仗,只要记得书本的内容,就可写出答案。
  一张卷子内容再多也囊括不了四书五经的全部内容,除了《孝经》和《论语》的内容必考,大经、中经和小经都可以有选择的填写,比如说中经中的《诗经》《周礼》和《仪礼》可选一经或二经,府试第一场的帖经最基本的要求是要通三经,若是能通五经及以上者,此场必取。
  苏锦楼奋笔疾书,记忆是他的特长,虽说对这次的府试不抱希望,但也不是说一字不填或者瞎写,能写多少写多少,态度首先要端正,于是,苏锦楼把这一场的帖经题全写了。
  别人奋笔疾书的时候他也在奋笔疾书,别人停笔歇息的时候他还在吭哧吭哧的答题,文思成涌,下笔成文,状态不是一般的好。